瓦屑坝:宿松百家百姓同说一个“根”

来源:胡宁生 日期:2016-12-25 浏览次数:1902

来源:中安在线多媒体报刊平台 宿松周刊
    明初大移民声势浩大,地域广阔。北方主要从山西移民到河北、山东、燕京等地。南方主要定向“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即从江西移民到湖广地区。据《中国移民史》统计,在洪武年间的三十年中,江西移民人数达二百一十余万人。   在这些移民中,有近百万人是饶州人。从江西迁出的极大多数移民,是从饶州鄱阳瓦屑坝迁出的,瓦屑坝是江南第一移民集散地。   明初移民时,官府在瓦屑坝设局驻员。饶州府各县移民沿乐安河、昌江到达鄱阳瓦屑坝集中,然后登记造册,发放“川资”,编排船只,乘船驶出鄱阳湖到达湖口。移民们顺长江而下,到达安徽各府县,逆长江而上,到达湖北、湖南各府县。   在这声势浩大的移民中,移民的具体流向,史书未作详情记载,地方志中也只有片言只语。以至数百年来,移民后裔无法准确地说出及找到自己的“根”在何处。   但历史是不会被忘记的。庆幸的是,家谱中记录着明初大移民的历史,记录着饶州瓦屑坝是明初大移民的移民的根。   据《宿松县志》记载,宿松县有256个氏族,其中182个氏族是明中期以前迁入的,这182个族中,迁自江西饶州的有82族,明确记载来自瓦屑坝的有38族。   宿松《朱氏宗谱》是这样记载的:“吾祖来自江西鄱阳瓦屑坝,一世祖白(本三公)三兄弟迁自瓦屑坝。本一公迁舒城,本二公迁太湖,本三公迁宿松”。   最早提出江西移民概念的,是清初宿松人朱书。他在《杜溪文集·卷三》中介绍安庆:“神明之奥区,人物之渊薮也。然元以后至今,皖人非古皖人也,强半徙自江西,其徙自他省会者错焉,土著才十一二耳。”   安庆市图书馆藏谱36种,迁自瓦屑坝和鄱阳县的家族有18族,占移民50%。在洪武二十四年,安庆府人口有42万,大约有28万多江西移民。其中的20万来自饶州移民。
  一水之流而万脉,一木之茂而千条。当年从瓦屑坝出发的移民,他们背井离乡,告别故土来到宿松创造新天地。时至今日,移民后裔绵延繁盛。岁月悠悠,沧桑巨变。瓦屑坝已成为瓦屑坝移民后裔的根和家的象征,成为移民们的血脉源头。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