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明代祠堂碑:揭开胡氏祖先与方腊的一段秘事

来源:胡宁生 日期:2016-08-30 浏览次数:2079

作者:何寿松
    日前,笔者与喜爱兰溪本地历史文化的同道前往兰江街道厚仁胡村胡氏祠堂,对“胡氏宗祠碑记”碑进行捶拓后,竟然发现此碑记载着一段胡氏祖先在北宋宣和年间与方腊有关的秘事,从而首次披露了方腊在兰溪境内的一件遗事。
    该碑为“胡氏祠堂碑记”碑,明嘉靖丁酉年(1537)七月甲午旦立,青石质,圆首。碑身高190cm,宽75cm,厚13cm。底座高46cm,长87cm,宽38cm。从外观看去,此碑碑身颜色不同,上部青色,下部微红,中间断裂。据原村副书记胡明敏介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碑身下段曾被村民抬去保禾塘砌为埠头,用作村民洗衣洗物之石。由于长时间被硬物敲击和接触一些有害液体,下部文字已漫漶不清,石块颜色变红。1991年修缮宗祠时,才被村里重新抬回,用水泥粘接,恢复原样,下部文字用墨汁填写,立在祠堂。
    此碑碑身四周刻有波浪纹,碑首两边为对称的阴刻凤鸟,上为阴刻太阳图案,寓意为“双凤朝阳”。正中为竖式二行六字篆书“胡氏祠堂碑记”。碑上正文为竖式,从右至左共18行,每行字数不等,共717字。为赐进士及第侍讲经筵官资善大夫工部尚书里人道山章拯撰文,进士及第奉训大夫工部员外郎里人四泉唐仁书,乡进士邑人白谷徐袍篆额。     该“胡氏祠堂碑记”记述厚仁胡氏一脉迁徙源流,宗祠创建情况以及祭祀要求。     正文开始为“纯孝之乡厚仁之市美哉名也,称其名者或鲜也。宾竹胡君惟润,先世来自湖州之霅川。宋宣和间,有名本初者,首先倡议攘御方腊,奏功授忠翊郎......”
    方腊(公元1048-1121年),又名方十三,北宋睦州青溪县万年镇(今淳安威坪)碣村人,一说宋代歙州(治歙县,即徽州)人,后迁至睦州青溪县万年乡(今淳安)堨村。北宋末年,方腊利用明教又称摩尼教组织群众,于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10月举行起义,聚众百万,攻占六州五十二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和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方腊自称"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自己的政权。宋徽宗派童贯统精兵十五万南下镇压起义。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四月,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青溪帮源洞被宋军攻破,方腊父子等39名首领被俘。宣和三年8月24日方腊在汴京英勇就义,起义失败。     碑中所记胡氏祖先涉及方腊事仅仅23字,而方腊起义为当时震惊朝廷之大事,几乎摇动了宋庭的根基,为此,施耐庵以此演绎了《水浒传》的后一部分。既然胡氏祖先被授为忠翊郎(武官,正九品),其中肯定有一些曲折、生动的过程。为了弄清更详细的情况,我设法借来2008年续修的保本堂藏《厚仁胡氏宗谱》。仔细查阅,果然有着新的发现。     在《厚仁胡氏宗谱》卷三世系,有如下记载:忠翊郎茂十二公,宋宣和间偕唐尭卿举义旅捍御腊寇,以功授本职。在卷一《先宗外传》(世次未明,不宜妄缀,作外传以别之)有“忠翊公,讳本初。宋宣和二年,偕乡达唐公尭卿共起义兵,以拒方腊。贼降,至京师诬二家实同为乱。廷议,欲发兵屠之。潘大卿杲{潘杲(1088~?),字雉鸣,现兰溪女埠街道下潘村人(光绪兰溪县志记载,为纯孝乡大堰口,後徙桃花坞)。大观三年(1109)进士。历官光禄寺大卿。}以百口保其不反。时授尭卿成忠郎,授公忠翊郎。(起义兵事见郡县志)。在此的引导下,我又查阅了《光绪兰溪县志》。     在《光绪兰溪县志》卷三《义行》,对此事又有一些更为详细的记述:潘杲,字雉鸣,纯孝乡人,大观三年进士。历官光禄寺大卿。直秘阁徐贤良称其不合于时,而安于静。退,食贫以卒。士大夫皆称其贤。宣和初,方腊之乱,邑大姓唐氏胡氏纠义兵捍卫乡井有功。寇降,其党羽怨,诬二姓实同为乱。廷议,欲发兵屠戮。杲力为之辩,愿以百口相保。由是获免。二姓谢以金帛,一无所受。后子孙以宦显。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