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奉新济美牌坊

来源:胡宁生 日期:2016-09-01 浏览次数:2168

    济美牌坊 坐落于江西奉新县会埠镇招边村的潦河边 牌坊高9.68米 宽4.15米  济美牌坊坐落于江西省奉新县会埠镇西庄村招宾的潦河边,距县城28公里。     济美牌坊为四柱四面的石牌坊,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这是明皇朝为表彰奉新华林胡氏后裔胡士琇及其祖先胡仲尧、胡仲容兄弟赈饥、办书院、修桥功德而修建的,坊主在《明史》中有记载。牌坊四面均题有“济美”两个斗大的字,故称之为《济美石坊》。“济美”两字出自《左传·文公十八年》:“世济其美,不陨其名”,“世济其美”:指后代继承前代的美德。     据《江西胡氏大成谱》记载:官宦为纪念和表彰明从仕郎布政使司理问所理问胡士秀及其祖先宋国子监主簿胡仲尧、宋光禄寺丞胡仲容等捐廪以赈民、创南康桥、造冯川桥、建华林书院修孔子庙等善行义举耗官银30万两而立。因胡氏家族能“世济其名,不陨其名”,故称济美牌坊。     济美石坊东、南、西、北向形制划一,文字相同,每面枋间嵌有绦环板3块,由下向上,第一层题:“从侍郎布政使司理问所理问胡士琇”,第二层题:“济美”两个大字,第三层镌刻“圣旨”二字。均为楷书,双钩石刻。     牌坊高9.68米,宽4.28米(柱外包尺寸),平面为正方形,四面四柱,由四根花岗石柱构成四门,石柱断面为420×420毫米,各构件均以榫卯连接,每面由一个门楼式牌坊榫式联结组合而成,牌坊四角作挑檐状,斗拱及檐楼均为青石,斗拱共3层,檐楼20个。整座牌楼上下内外刻满图案,千姿百态,形象生动,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寿子富贵”、“福喜平安”等图案,以及人物、花卉、禽兽和几何形穿花图案,莲花瓣状图案等。这是一座雕刻精美、纹样图案丰富、建造年代及建坊缘由清晰、结构稳定、比例均衡的四面石坊,是明代石雕建筑中的瑰宝。     牌坊上石刻人物造形别致,栩栩如生,虽历经400多年的风雨,但流畅的线条,苍劲的笔力,依然清晰可辨。坊内四方各层青石板上均有题记,刻有一千多字的建坊始末,记录了华林胡氏捐廪赈饥民、架桥修路、创办华林书院、创建孔子庙等济美事实。牌坊上还记载着华林胡氏四段千古流传的佳话。尤其是南面第二层横梁上,“举朱幡、迎快马、路旁书童仰头望”,六匹快马千里送喜报的石刻,讲述的是,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奉新华林书院有三位学子,同年并登进士第,朝庭派人送喜报到华林的动人情景。宋太宗还写诗赞曰“黄河曾见几番清,罕见人间有此荣。千里朱幡迎五马,一门黄榜占三名……最喜状元并榜眼,探花皆是弟和兄。”
    四面形制的石坊全国极少,江西仅此一座,已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较有名的有两座,一是徽州丰口“台宪”坊,建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另一座是著名的歙县许国石坊,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建造年代均较济美石坊略早。前者在形制、规模和精美程度上,远不及济美石坊。后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济美石坊在石雕艺术上,一点也不亚于它。     济美石坊位于潦河边,古时这里是水陆交通要道,是华林胡氏设馆迎接名公巨卿、游学之士的较重要的祖居地。但到近现代,这里已成了人迹罕到之处,最近的招边村距牌坊100米以外,四周是大片的农田,一座精美的石雕牌楼,就这样藏在深闺待人识。当更多的人认识了它以后,一定会为它的精美石雕艺术所折服,济美石坊也一定会在中国古建筑史上、特别是中国牌楼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年久失修,济美石坊于2010的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成功的维修。维修前济美石坊总体布局基本完整,但基础、地面、边柱、童柱、额枋、花板、平板枋、斗拱及檐楼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维修时坚持“四个保存”的原则:即保存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和原工艺手法,尽可能的保留原构件,审慎、合理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
    牌坊上还记载着华林胡氏四段千古流传的佳话:捐廪赈灾,架桥修路,创办华林书院等济美事实,尤其是南面第二层横梁上,“举朱幡、迎快马、路旁书童仰头望”,讲述的是宋雍熙二年(公元986年),华林书院有三位学子同年并登进士第,朝廷派人送喜报到华林的动人情景。     济美牌坊是江西省唯一的四方牌楼,极具文物价值。距牌坊50米处为招宾村,古时这里是水陆交通要道,是华林胡氏设馆迎接名公巨卿、游学之士较重要的祖居地。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