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泗州“胡氏节孝坊”

来源:胡宁生 日期:2016-09-12 浏览次数:2302

来源:老泗州网
  在我们古泗州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泗阳县来安集东北八里左右,曾有一个水晶湖,湖畔有一个叫“韩楼”的小村庄。别看当时村庄很小,在清朝乾隆年间还曾传扬着一个美丽动人的节孝故事。   据韩氏族谱记载: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9年),庄上一主人叫韩佩(字冠玉)的人,娶胡氏为妻(1688年—1781年),胡氏年方二十一,貌美端庄,知书达礼,婚后夫妻恩爱,孝敬公婆,持家有道,很受乡亲们的敬重,公婆十分疼爱这贤惠的儿媳。胡氏婚后三年生子,起名“遇午”,全家皆喜。天有不测风云,不料丈夫于当年不幸辞世。   丈夫辞世后,胡氏坚守韩家门户,抚育儿子韩遇午,更加孝敬公婆,勤俭持家,辅助遇午修撰韩氏首部族谱,为丈夫守节70年,深得乡里称颂,名扬四里,胡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于乾隆四十五年(1781年)辞世,享寿93岁。   在胡氏辞世前几年,她的懿德贤惠事迹从乡里传到县里,县里传到淮安府,淮安府对她忠贞不渝的操行美德事迹奏报朝廷,最终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恩准,为彰其德,乾隆(41年)降旨,旌表立坊,以褒胡氏节孝,让后人永远敬仰。   韩氏家族从这位仁慈善良的伟大母亲一生中,总结出了值得人们称颂的四种精神:即“忘我奉献,淡泊明志,随遇而安,高风亮节”的崇高精神。   为建牌坊,县衙张贴告示为牌坊征联,当地文人雅士纷纷前来献联,一副副颂扬胡氏的对联挂在村头让县太爷审批。县太爷对所来对联均摇头叹气之时,这时从北面大路上来了一位骑着高头大马的英俊青年,这位青年来到村头,青年没有下马,在马背上巡视了村头征联直是摇头,青年人随即下马,取出自备的文房四宝挥毫书写了一副联:     画荻诒谋金石清操宜钖类;垂帘振业冰霜苦节应流芳。   县太爷一看此联一惊,此联字体轻捷条畅,飘逸稳健。心想此联非一般人能写出的,县太爷双手一恭:“请问来者何人?”不问不知,一问吓得县太爷一大跳,此人原来是韩姓人家在京里做官的“佳弟”(韩姓六世祖),县太爷连忙下跪,不住声地说:“多有得罪,卑职有眼不识泰山,请大人见谅”,佳弟连忙扶县官起来:“听说乾隆爷降旨为族人树立牌坊,此乃我韩姓族人的大喜事,敝人理当回来看看,巧遇征联,便随心所欲写副联,见笑,见笑了”。县太爷笑着说:“大人过谦了,过谦了”。县太爷读着对联夸道:“节彰美对名扬四海,孝表佳联懿范千秋。佳联!佳联啦!牌坊非此联莫属了”。   牌坊整体全由上等汉白玉建造,县衙招来十几个能工巧匠精心设计,精心雕琢,牌坊上方雕有明清时流行的图案:“双狮滚绣球”、“二龙戏珠’,“八洞神仙”,“凤戏牡丹”,还雕出胡氏夫妻人像和文臣武将人物,以及朝廷的“圣旨”两字。所雕图案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圣旨”下方刻有“旌表江南淮安府桃源县故儒韩冠玉妻胡氏,乾隆四十一年建”的文字。碑柱联刻上佳弟为牌坊所作的佳联佳字。     此牌坊距今己236年,历经沧桑,在大跃进时曾惨遭破坏,被推倒断成几截,欲去填洪水缺口,又要弄去石灰窑烧石灰,后因碑体太重,当时又无重型运输工具只好作罢。文革时韩姓人家为了保护残碑不再被造反派破坏,几家合力将其分别抬到各家院内藏起,才得以保护下来。   近些年在国家文物保护法的感召下,韩姓人为了弘场祖先的美德,于2011年仲春,古泗州韩姓南阳堂族人举族行动,捐资捐物,重新修缮“胡氏节孝坊”,并为牌坊建成了一个古典式陵园,命名为“恩泽园”。“恩泽园”占地三亩多,围墙高丈余,大门两侧撰联:     “母范著桃源秉慈情善意传千载;族兴名淮泗持忠孝仁和继万年。”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