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浓郁的胡湾村胡氏宗祠

来源:胡宁生 日期:2016-08-31 浏览次数:1894

来源:大江晚报
    荷花满塘,清水涟涟,微风拂过醉人心扉。这样旖旎、柔美的风光,怕是每一个到陶辛水韵的游客都能感受到的。然而,除了这动人的水荷之景外,在陶辛镇还有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落——胡湾村,村子虽不起眼,却有着“教授村”的美誉,而村里的胡氏宗祠就是这“教授村”奇迹的见证。     宗祠当年是个“洋学堂”     从镇上出发,汽车蜿蜒曲折地穿梭在山村之间,很快就来到了一座青瓦白墙颇具徽派风格的建筑前,这里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胡氏宗祠。“自祁衍派世居芜家起琅山以北,为国上章名著史忠扶宋室而南”,一进大门一对楹联高悬门旁,昭示着胡湾胡氏家族的历史渊源与文化。祠堂里,一排排高大的红漆木柱和精美的雕梁画栋显示出它的气派与优雅。     接待记者的是当地的退休教师胡功篱老人,他告诉记者,宗祠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后遭遇兵燹被毁,于清光绪年间重修。胡湾村的胡氏原居于徽州祁门,明代前期迁居于此,后来就修建了这个祭祀祖先的宗祠。据老人介绍,这所祠堂与其它宗祠最为不同的一点是:过去这里还是一所学校。     那是1909年,村里的一些有识之士深感发展教育的重要,便开办了芜湖县第一所近代小学——两斋小学。“两斋”,取其远祖、北宋教育家胡瑗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分设“经义”“治事”两斋讲学的教育方法而得名。而学校校址就设在胡氏宗祠。据胡功篱老人讲,这所学堂与过去的私塾完全不同,对学生进行的是现代化的教育,开设了英语、算术等课程,是个纯粹的“洋学堂”。后来,这里又开办了初中,一直延续到上世纪末。如今,一所崭新的胡湾小学早已矗立祠堂旁边,琅琅的读书声不时飘散到古老的宗祠里,不禁触发了人们对当年“宗祠小学”盛况的无限遐想。     “宗祠学校”造就“教授村”奇迹     芜湖县当地人士称几百年来宗祠都是祭祀的地方,而胡湾胡氏却用来办学、作校舍,在封建社会宗法制度下,其情可嘉,其勇堪敬。的确,在重视教育的氛围下,一百多年来,从这所“宗祠学校”走出了一批批的专家学者等各界精英,从而使得胡湾村有了“教授村”的美誉。在胡老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祠堂两边廊道上的展板,这里介绍了从胡湾走出去的一代代精英们。其中,有芜湖县第一位教授、第一个留美学生、第一位女教授等。     据芜湖县政协有关资料统计,截至上世纪末,由该村学校毕业后外出深造,毕业于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学子多达百余人,取得副教授等以上高级职称者达67人,其中任国内外大学教授者19人,从事高尖端科技工作者36人,授博士、博士后学位者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5人。而胡宗璆一家,除长子朝麐外,其余五子稷咸(北大教授)、朝冕(江西师大教授)、澱咸(安师大教授)、嶽咸(江苏水利学院教授)、豁咸(河海大学教授)均大学毕业后成为教授,有“一门五教授”之誉。     一个小小的村子、一座普通的宗祠却有着如此不平凡的过往,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从胡老等当地人士那里,记者了解到,胡湾村具有“校风正、学风淳”的优良传统,办学者目光远大、意识超前,学子勤奋好学、自强不息,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有了今天的“教授村”。同时,也让这座山村宗祠有了其它祠庙没有的荣光和骄傲。     记者 杨唯伟 文  记者:赵亚玲 实习生 陶绍芸 摄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