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宫

来源:胡宁生 日期:2017-02-02 浏览次数:2162

来源:广州文史
  当地人称大王爷庙。位于花东镇东坎埔村鹩哥髻山。相传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6年),明洪武初年重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重修,文革时遭破坏,1993年再次重修,把天面改成混凝土瓦顶。
  云山宫建筑依山石而建,分地面地下两层。地面为神坛,坐北朝南,一间一进,面阔4.4米,进深6.6米,建筑占地32平方米。基础用高1.4米的花岗岩砌成,青砖砌墙共高约5米,后墙依山石凿成。三面有通道,两侧通道宽1.米,门面通道2.2米。正面依山石凿成一长1.3米、高15米的神龛,前有石米的神龛,前有石拜桌。大门石额阳刻“云山宫”,上款刻“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岁季春立”,下款刻“钦赐翰林钟克猷敬书”。门联刻“仙境是耶非认几叠云鬟雾髻;神灵呵且护卜千秋雨顺风调”,落款刻“权知县事浙西周经魁撰”,楹联上有蝙蝠衔环图案石雕。地下部分依石洞凿成,为一间长方形石室,当地人称石屋,高1.8米、长6米、阔3.7米。左边有高约2米的小门,右边有l平方米的窗口,地面平整,面积约20平方米。出石屋左边有三块十余米长的大石叠成隧道。
  地面神坛右侧外墙镶嵌着一块碑记,记录近次重修的捐款人员名单,还有刻录着反映该山四大景观仙人试剑、暮鼓晨钟、磨盘石和龙泉喷水的诗句“仙人试剑利锋坚,暮鼓晨钟列两边;磨石浆流非巧妙,龙泉喷水甚新鲜”。
    门两边石刻阴文楹联     仙境是耶非,认几叠云裳雾髻。     神灵呵且护,卜千秋雨顺风调。   民国《花县志》载:“……于光绪十二年,由事首罗经畲等劝捐,在山中创建神庙一座,名曰云山宫,宫下有石室,石室内有‘山中大王’四字天然生于石上,中有八景:一曰仙人试剑石,二曰金龟负宝石,三曰磨石,四曰杯石,五曰砚石,六曰旗鼓石,七曰定天平石,八曰龙泉喷水。均奇异无匹,幽雅异常……咸称为吾邑第一名胜。”现石室保存完好。   云山宫最早叫云山寺,当地老百姓称它“大王爷庙”,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9年),位于今庙的下方。那时唐太宗尊崇佛教,曾派出许多僧人到各地传经布德。其中一位僧人法号云来,他云游到鹩哥髻山,看到此地山林茂盛,云雾飘绕,其中怪石嶙峋,甚有风骨,觉得这里是建庙的好地方。他找到地方官,得官银百两,便在此建了“云山寺”。寺内供奉如来佛祖。他亲自驻寺主持,收留有两弟子。过了几十年,云来和尚圆寂,小徒不甘寂寞还俗回家。云来寺由此无人打理,佛祖蒙尘,寺庙残破。以后虽有僧人重修,但香火寥落,无人为继。
  到了明代朱元障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有一将军名胡有德,奉命平定广东。他有一日带兵路过鹩哥髻山下,天黑结营过夜。鹩哥髻山上有一江湖女侠名八九妹,带有十多兄弟姐妹驻在寺庙内。他们专与官兵作对,游击附近,伺机追杀元朝官兵,劫掠官家财物。
  这一天,八九妹得知山下有官兵扎营,于是等到三更,带领手下杀入胡有德营中。胡有德和部下一时被打得昏头转向。八九妹人少不敢恋战,杀了十多人,抢了一批粮食、武器,便撤回山中。   天亮后,胡有德带兵入山围剿“山贼”。谁知这鹩哥髻山势崎岖,林密石多,找不到人影。八九妹善使七十二把飞刀,她藏在大石间,看见为首的将领,便使出暗器,手下也放射暗箭。胡有德中了飞刀,跌倒在地,幸得两名侍卫扶着藏进一岩洞中缚伤。其他士兵有些也中了暗箭,又找不到敌人,只好也找石岩躲起。后来附近另一将领任大海,带兵上山援救,八九妹寡不敌众,才翻山越岭逃走。但胡有德伤重不治身亡,任大侮为他树碑葬于山中。   不久,广东平定,元朝灭亡,明朝统一,鹩哥髻山下一带农民苛捐杂税得免,又逢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一日有一女子到胡有德将军墓拜祭,顿首痛哭,正好山中有一樵夫闻得哭声,前来询问。女于说:“我叫做八九妹,两年前因不知胡有德是打败元朝官兵,平定广东的功臣,误杀了他。今天我特地到此谢罪。”说罢取出几十两银交给樵夫,求他每年代她置祭品扫墓,然后飞身越岭而去。后得知八九妹是从化人,幼年父母被元兵杀害,后得一江湖老太收留学武,长大后专与元朝官兵作对。明朝后才归家嫁人耕织。   樵夫回村后,把八九妹之事向长老票报,经群众商议,一致认为胡有德将军平定广东有功,为老百姓带来太平日子,不如用八九妹留下的银两建庙永祀胡将军。有一长者说:“鹩哥髻上已有云山寺,所供菩萨也不懂得保佑百姓,已无人拜祭,不如请其让位,改供胡有德将军便是。”群众齐声称“好”,于是便把残庙维修一新,将原来正中的如来佛像移到右侧边,新的胡有德神像坐上正位,并派人专司管理。由此,云山寺香火才得以为继。   到了清朝光绪年间,那时已建立花县多年。由于清朝慈禧太后垂廉听政,治国无方,对外妥协投降,对内镇压维新变法,弄得官场腐败,民不聊生,反清势力四起。光绪二十年,花县衙门接报,说鹩哥髻山中有几个“反清复明”的山贼。时任知县的周经魁便派捕快率十多名衙卒前往揖拿。谁知到了鹩哥髻,已不见“贼人”,只见有一座古庙,内有神像,像座有字:“明朝大将军胡有德神位。”这捕快见了大怒说:“这班反贼竟敢供奉明朝将军,与我大清作对,真是岂有此理!”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下令衙卒立即毁神拆庙。   附近农民得知清兵在山上拆庙,便聚集几十人上山制止。怎知已迟了,庙已捣毁,神像已碎。群众于是把捕快和衙卒包围起来,要他们赔钱建庙。捕快料不到惹起民愤,推说是照上头命令行事,又恃着有武器,硬是突围而去。捕快回到县衙向知县票报此事。周经魁听完,拍案而起,把捕快训了一顿,骂他不懂民情,野蛮胡来。他连忙派了师爷下去调查此事。师爷回县衙禀报知县说,这鹩哥髻山非同寻常,不但风光奇异,且古庙历史悠久,附近农民见庙被拆,十分愤怒。他建议知县答应群众重建古庙。周经魁听了后亲自前往察看,向农民道歉,决定由县衙出资重建“云山寺”。新庙于次年建成,但非原址,改在上方一巨岩之上,下有岩洞。庙门用三块花岗石板结成。门顶石板横额刻阳文大字“云山宫”,上款有小字“光绪二十一年乙末季春立(1895)”,下署“钦赐翰林钟克猷敬书”, 落款是“权知县事浙西周经魁撰”。   这庙本称“寺”,为何改为“宫”呢?原来这周知县不崇佛教,笃信道教。他还有依据,认为民间有传说,是仙人造的“八石奇景”在此,仙乃道教才有。对此群众也没有什么意见,只是看见庙内没有供奉胡有德将军,而改为吕洞宾,大家不大满意。周知县便叫师爷向群众解释:现在是清朝,再供奉明朝的人,这不是“反清”吗?现供奉的吕祖一样可以保佑百姓平安,群众听了无可奈何。   云山宫建好才几年,清朝已走问末日。当地农民深受地主恶霸和贪官污史的压迫和剥削,生活极度贫苦。这时,在鹩哥髻山下不远的竹湖村附近有一座无名山,来了一彪形大汉,带着几个徒弟在山上扎寨。他武功了得,晚上四出惩恶济贫,自称是“百姓之王”。很多老百姓得到他救助,便称他为“大王爷”。   民国初年,大王爷病故,群众便把他曾经扎寨的无名山取名“大王岭”,又有人提出要建庙拜祭他,但苦于无钱。后来有人想起了“云山宫”,提出意见说:“庙里供的吕祖没有什么用,拜了他几年也不保佑我们老百姓,只有大王爷帮助我们,不如把吕祖移到旁边,正中的神位让给大王爷”。也有人说庙下面的岩洞中天然生就有“山中大王”四个字,这是上天要把庙让给大王爷坐正。大家都赞成,于是真的把吕祖移位到右边,正中安放了新造的大王爷神像,两旁还有他的侍卫。从此,老百姓便一直把云山宫称为大王爷庙,香火才得延续下来。      信息提供:胡明振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