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千年商人的巅峰时刻

胡宁生

来源:投资绩溪(2017年2月15日)
    在绩溪,你随便走进一个山村,就会翻开一页历史;随意踩到一块石头,就会触动一个朝代。所以,在绩溪要轻轻的走路,一不小心,将会惊动一代名人的梦!
1、徽商中的龙凤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红顶商人。     他几乎变成了神话,从商的人都想从他的经历里汲取营养,哪怕是一些看破不说破的理念。从此有了为官当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曾国藩和胡雪岩的书籍几乎占据了机场、高铁的书店,甚至各大培训机构也将其经营理念或者言论当成培训的内容。     曾国藩是一个秉持儒家文化的官员,践行中庸之道,做到张弛有度,属于清朝中兴的能臣。     胡雪岩则是徽商的杰出代表,亦官亦商,这也是徽商的理念。或许是徽商深谙中国经商要诀,所以能够在几大商帮并立的年代兴盛几百年,于是有了无徽不成镇、徽骆驼......等等赞扬徽州的词语。     徽州有句说法叫,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十四往外一丢。要么出将入相考功名,要么就是走南闯北去经商。徽州的休宁县是状元之乡,那里有个状元博物馆,记录着几百年来休宁一个县的状元,名冠全国。当然,除此以外,就是徽州大大小小的牌坊,除了贞洁牌坊,更多的还是官员的牌坊,可见当时徽州尊师重道走仕途是徽州的不二选择。当然如果不能走上仕途,那就走南闯北去经商,也不失为一种选择。胡雪岩正是秉持了徽商的文化,在考功名无望的情况下,以四海为家,让自己真正名扬天下。
胡雪岩
2、机缘改变命运
    胡雪岩1823年生在徽州绩溪(现在绩溪属于宣城)当然,这一年他的另一个安徽老乡李鸿章在安徽合肥磨店也出生了,接下来的几十年两人驰骋于政商两界,而胡雪岩又宿命一般的败倒在自己的老乡脚下。     胡雪岩幼年时候,家境贫困,以帮人放牛为生。但胡雪岩贫不失志,少年时即表现出诚信不贪的品德。放牛时捡到银子并等待失主,后失主失而复得,为表达感激,将胡雪岩带去杭州经商,这一年胡雪岩十三岁。     胡雪岩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凭借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自信诚实,加上他胆大心细,很快成为一个小伙计,后一跃而成为阜康钱庄的老板,再跃而成为徽商巨头。当然这个逆袭是否真的如此简单,并非如此,背后的辛酸恐怕只有胡雪岩自己知道。     当然,出门在外靠朋友,贵人相助必不可少。有人传说,是遇到等待赴京候任的王有龄,因缺少赴京的钱粮,胡雪岩鼎力相助资助王有龄500两白银。王有龄在天津遇到故交何贵清,他推荐王有龄到浙江巡抚门下,并做了粮台总办。发达后的王有龄,感恩戴德,滴水恩涌泉报,资助胡雪岩自办阜康钱庄,让胡雪岩当上了老板。后来生意越做越大,阜康钱庄开出多家店铺。
3、人臣之贵 登峰造极
    胡雪岩的发达和官员朋友鼎力支持有关,后来的胡雪岩就再也没有放弃这一条顺遂的路途,并且越走越宽。当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后话。     胡雪岩最大的一个变化来自于1860的庚申之变,这一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了圆明园,咸丰皇帝逃亡承德避暑山庄。《北京条约》签订以后,英法联军退兵。这一年胡雪岩成立了阜康钱庄,并和军界搭上关系,大量的募兵经费被存在了阜康钱庄。并被老友王有龄委以掌管钱粮器械,几乎占据浙江财经的半壁江山。     第二年,也就是1861年,中国北方帝都咸丰皇帝去世,慈禧发动政变,开始垂帘听政;而这一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俄国进行彼得一世改革,普鲁士皇帝威廉一世继位。而中国南方太平天国攻入杭州城。王有龄因失城池自尽。     经曾国藩推荐,左宗棠任浙江巡抚,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功劳卓著。左委胡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诸公皆以阜康为外库,寄存结算。阜康钱庄几乎变成了第二个户部。
一代名臣左宗棠
    此后,他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建成中国的第一艘轮船,从马尾港开至天津港,盛况空前,万众欢腾,洋人也感到惊奇,这应该是洋务运动里的最好成果了。     1866年,新疆动乱,左宗棠由闽浙总督调任陕甘总督,奉命出关西征。为解决经费问题,左宗棠只好奏请借洋款救急。西征军经费具体筹措事宜也由胡雪岩来办理,他游走于各家银行(汇丰、渣打等银行)最终将款项落实,助西征大军一臂之力,最终收复新疆失地,保证国家的领土完整,立下汗马功劳。     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拥有土地万余亩,是当时名副其实的“中国首富”。     从此,胡雪岩彻底走上了官商之路,红顶商人的名号也由此得来。由于其功劳赫赫,获得了慈禧太后亲授的红顶戴和黄马褂,获此殊荣,成为中国商人历史上的第一人,人臣之贵已登峰造极。
红顶商人胡雪岩
4、乐善好施 救死扶伤
    一直觉得他是一个旧臣,事实上他和席正甫等四大买办几乎生活在同样的年代,只是他们为洋人当差,而他是在为清政府当差。但是,恰恰正是这样的差别,造就了胡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商人。他依然秉持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开始乐善好施。     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殓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     他开设钱塘江义渡。方便了上八府与下三府的联系,并设船,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并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     他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他向各地捐赠的赈灾款估计已达几十万两白银之巨。     在轰动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声誉活动京官,赞助钱财,为此案最终昭雪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借此案使他的义声善名更加深入人心。     此外,他还两度赴日本,高价购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     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阜康钱庄的生意红火异常。这也许就是一些商人(比如曹德旺、陈光标)为何做善事的理由,事实上这样的做法还是比较传统,仅仅停留在善事上面,而不是去做慈善,比如设立各种基金会(诺贝尔等),从更深远的层面改变现在,改变未来。     除了这种慈善,就是治病救人。1874年他创立了胡庆余堂。 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他捐运给西征军大量药材,其中“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胡雪岩亲笔写就:“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唯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戒欺”、“是乃仁术”、“真不二价”成了胡庆余堂独有的文化传承;经过他的努力,医药事业得到极大的发展,胡胡庆余堂也被誉为“江南药王”,一时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
胡庆余堂
5、谋算计的牺牲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生无法预见会在哪里春风得意,也无法预见会在哪里马失前蹄。不知道在哪里得罪了哪些人,完全无心,也无从得知。永远不知道命运何时会跟你开玩笑。那些花费一生经营的事业有时候也不过是过眼云烟,会瞬间烟消云散。     1882年,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生丝价格日跌,据他观察,主要原因是华商各自为战,被洋人控制了价格权,胡雪岩高调坐庄。百年企业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开始了,当然他也给自己挖好了墓葬。     开始,胡氏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占据上风。华洋双方都已到忍耐极限,眼见胜负当判,谁知“天象”忽然大变。欧洲意大利生丝突告丰收,中法战争爆发,市面剧变,金融危机突然爆发。加之背后还有盛宣怀和李鸿章从中作祟,胡雪岩彻底无回天之力,一蹶不振。     中法战争爆发,清廷命左宗棠领战。战争是唯一一场胜仗,李鸿章却签订了不平等的《中法条约》。左宗棠对李鸿章签订条约完全不解,对主和的李鸿章作出以下批评:“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左宗棠对李鸿章的不满可见一斑。     此时,李鸿章和左宗棠有“瑜亮情结”,素来不和。(左宗棠起家于太平天国动乱,收杭州,定湖州,剿清洪杨之乱。接着挥师西北,克定新疆,西北重入中央管辖。如此功劳,仅封二等恪靖侯。福州船政局、南洋水师在法军炮火中消失殆尽,郁郁而终。李鸿章,拿下苏州,剿杀太平军,后又平定二十年的捻乱,封了一等肃毅侯。虽历经甲午战败、庚子之变而屹立不倒。)
一代名相李鸿章
    这场战争,胡雪岩自然是左宗棠的后盾,提供钱饷粮草。 胡曾代清廷以私人名义向汇丰银行借款,清廷承诺,以各省的协饷作担保。每年的协饷一到,上海道台府就会把钱送给胡雪岩,以备他还款之用。     李鸿章认为“倒左先倒胡”。盛宣怀秉承李鸿章意图,抓住机会,欲置胡于死地,让上海倒台缓发胡20天。由于事出突然,胡雪岩只好从自己的阜康银行调来80万两银子,先补上了这个漏洞。此时,胡中宣李之计。     盛宣怀早已向洋行放风,造谣说胡雪岩胡雪岩积囤生丝大赔血本,资金即将告罄,造成洋行的焦虑,纷纷向胡雪岩催款,阜康钱庄倒闭在即。很快,前来阜康钱庄提款的人群几乎踩破了门槛。     他被迫贱卖囤积的生丝,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接着,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     彻底沦落的胡雪岩,遣散姬妾仆从, 靠着胡庆余堂微薄的收入,凄凉地度过余下年岁。破产的第二年,胡雪岩黯然离世。他的棺木被埋在杭州西郊鸬鹚岭下的乱石堆中。这一年,他的靠山左宗棠也在对李鸿章的不满之中郁郁而终。     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经商他灵活通便,处变不惊;为官他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但最终却因被绑到政治的战车上进退维谷,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息。     他是一个传统商人,他并非买办,不谙国际贸易,不熟悉近代工业;他的失败恰恰是近代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是国际贸易对内陆贸易的胜利。除此以外,还有意大利丰产、金融危机、中法战争等时机和运气的阴差阳错,他的成功与失败真可谓时与运的完美诠释。     研究胡雪岩如今成为一种显学。人们希望从他身上学到那些无法体味的知识,以及那些难以参透的经商义理。不能不说,这算是对悲情英雄的某种敬意,虽然这敬意中又饱含如此多的功利。     信息提供:胡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