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梁《为伊消得人憔悴——我的评弹梦》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沪成功举行

胡宁生

作者:评弹文化研究(2016-11-16)
    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苏州评弹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胡国梁《为伊消得人憔悴——我的评弹梦》新书发布暨研讨会”于2016年11月10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会议中心举办。本次会议,来自评弹界、学术界、文艺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以及胡国梁先生生前同学好友纷纷撰文、踊跃出席,对胡国梁新书《为伊消得人憔悴——我的评弹梦》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陆军,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评弹历史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唐力行,上海市曲艺家协会原副主席李庆福,上海市曲艺家协会副秘书长章燕、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彭本乐、沈鸿鑫、周锡山研究员,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孙光圻,苏州电视台电视书场编导殷德泉,苏州人民广播电台编导华觉平,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演艺工作者联合会秘书长范林元以及胡国梁先生的亲属、徒弟和生前评弹界的好友出席会议并发言。
唐力行教授主持会议
    会议由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评弹历史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唐力行主持。
陆军先生致辞
    会议于9时30分正式开始,首先进行的是开幕式。由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唐力行先生,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苏州评弹艺术委员会主任陆军先生先后致辞。唐力行教授强调了出版评弹艺人口述史的史学意义,即评弹人以口述对抗遗忘,以口述丰富历史。个人自传或口述史意味着共享历史话语权,意味着历史信息民主化,意味着从庶民角度挑战传统史学。口述历史与文献的结合,才能更完整地还原评弹历史的本来面貌。陆军先生则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鼓励评弹艺人学习胡国梁先生的优秀品质,将评弹艺术发扬光大。
本书整理者、胡国梁夫人黄鹤英女士发言
    开幕式后,会议于上午9时45分进入新书发布环节。胡国梁先生夫人、《为伊消得人憔悴——我的评弹梦》整理者黄鹤英女士,商务印书馆编审、“评弹与江南社会”系列丛书责任编辑鲍静静女士先后发言。黄鹤英女士着重介绍了本书出版缘起与成书过程,并向本次会议与会嘉宾致以谢意。鲍静静女士则对以本书为例介绍了评弹艺人口述史传记编辑出版的相关情况。
新书发布结束后,与会嘉宾利用会间休息时间共同合影留念。
    10时10分会议进入主题发言阶段。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专职副秘书长章燕女士,上海市曲艺家协会原副主席、上海市人民评弹团原副团长李庆福先生等先后发言。章燕女士回顾了与胡国梁先生合作的经历,希望上海评弹演员能够学习胡国梁先生热爱评弹艺术的精神。李庆福先生则着重回顾了担任上海评弹团学馆负责人期间培养胡国梁等学员的经历。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沈鸿鑫先生、周锡山先生,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孙光圻先生等则对胡国梁先生出版发行评弹音像制品、继承发展严调等杰出贡献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彭本乐先生则通过自己的回忆,补充丰富了胡国梁先生在文革结束后离开上海评弹团的曲折故事,从中不难看出行政干预对于艺术人才前途的影响。苏州电视台编导殷德泉先生提及他与胡国梁先生合作录制评弹《杨乃武》《大红袍》的经历,指出两人之间共同的话题就是“我跟你一样从心底里真正喜欢评弹”。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唐燕能先生、苏州人民广播电台编导华觉平先生也回顾了与胡国梁先生交往点滴。胡国梁的同学好友石琦珍女士、周亚君女士等从共同学习、合作演出等不同角度回顾了与胡国梁先生相处的往事。上海政协评弹国际票房王其康先生、宋荣林先生高度赞扬了胡国梁先生为人正派、不忘恩师的品格。著名评弹作家窦福龙先生,中国唱片公司编辑张磊先生分别发言谈及胡国梁先生视评弹为事业的认真精神。座谈会的最后,胡国梁先生高足周彬先生代表胡国梁先生所有徒弟发言,表示对于恩师的谆谆教诲难以忘怀,并感谢大家对于先生的缅怀,指出这是先生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所然。
李庆福先生发言
    本次会议受到评弹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论文集共收入论文14篇,主题围绕探讨探讨胡国梁先生对于评弹艺术保护与发展的贡献以及苏州评弹今后的传承保护问题而展开。通过本次会议,使得胡国梁先生在继承严调艺术、出版评弹音像等方面的卓越贡献得以更加清晰明确。同时,通过胡国梁先生的回忆录所反映的“中生代”评弹艺人共同命运,也引起了在座评弹界人士的广泛共鸣。与会人员一致表示,胡国梁自传的出版本身就是对评弹事业的贡献,也期待能有更多的评弹人以口述传记的形式将评弹历史还原出来。学习胡国梁先生对于评弹事业的执着精神,在未来继承保护好评弹艺术成为了与会代表的共识。
殷德泉先生发言
    本次会议于当日12时20分圆满结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弹历史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课题组     供稿: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苏州评弹文化研究中心